特别提示:关于不法分子假借我司 “合力投资” 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声明 / , 2020.08  Click to read more.

 

上海科企用AI创造自动驾驶“新物种” 无人驾驶集卡 码头组队显神通

新民晚报 马亚宁 / 2021.04.27 / Original link

从实验室一台小小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到 2018 年完成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的第一箱作业,再到自主研发新物种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重卡 Q-Truck,并实现量产后出口海外。作为本土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谭黎敏,带领着一支 80% 技术员工毕业于世界顶级理工名校的科研团队,在行业内最先实现了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

上图:无人驾驶电动重卡 Q-truck 在泰国林查班码头

满足特定场景需求

2016 年,谭黎敏团队运用手中的算法搭建智慧港口,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在拿下第一个智能理货的商业订单后,西井科技开始创新之路,实现港区封闭区域的无人驾驶,解决智慧港口的驾驶痛点——集卡司机高强度满负荷工作,特别是多车协作、多物流场景均面临着招人难、人力成本过高的困境。

经过近两年自主研发,西井科技 Q-Truck 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于 2018 年首次亮相。有别于在传统重卡上直接改造,Q-Truck 集合了车辆管理调度系统、车辆线控技术等 8 大技术系统,完全去除了人类驾驶室,续航可达 200 公里。

这一无人驾驶“新物种”的问世,颠覆着自动驾驶卡车和重型机械产业。“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创造一部能更好满足特定场景下所有需求的自动驾驶新物种。”谭黎敏告诉记者。为满足实际作业的电池续航要求,QTruck 更是创新性将电池和冷却系统放在了车头,既保证了港口作业的安全性,也进一步压缩驾驶室的生产成本,节约冗余的驾驶室仪表和中控的开模费。

独立开发关键系统

单车的智能仅是自动驾驶的开端,并不能满足港口客户自动驾驶的真正需求。港口无人驾驶的大规模运营难点在于:作业精度要求厘米级,吊具才能精确装卸集装箱;港区集装箱装卸灵活,环境高度动态变化;船舶靠岸以及岸桥、金属集装箱的信号干扰,卫星导航系统无法精确定位;经常出现盐雾等特殊状况的码头,对自动驾驶的车辆工况是个考验……

于是,谭黎敏带领团队围绕智慧港口场景,继续自动驾驶适应性研究。从概念到量产,由外形到技术,西井科技一步步实现从“0”到“1”的创新飞跃——当时,市场上关于无人驾驶的重卡线控转向没有成熟的产品,西井团队独立开发包括机械、硬件电路、软件和控制等在内的关键系统。同时,还在港口码头场景中,提供智慧堆场、智慧闸口、智慧岸桥、港区AI安防监控系统等产品,与无人驾驶系统协作完成智慧港口的升级。

实现量产持续落地

经过团队上下的刻苦研发,2019 年 QTruck 实现工程量产。2020 年 4 月,6 辆全时无人电动重卡 Q-Truck 量产车,顺利发运至泰国林查班码头。经过一年运营,Q-Truck 车队经历了东南亚日晒、暴雨等复杂工况,并与有人驾驶集卡混跑持续完成码头实船作业。

“从 Q-Truck 车队在泰国码头最新的运营数据来看,它不但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而且由于高精准度和效率运输,也给码头树立了新的行业标准,放大传统行业的生产力。”谭黎敏说,除了泰国码头,Q-Truck 车队也即将在其他地区落地商业化运营。